亚洲彩票必赚方案_现金官网注册

亚洲彩票必赚方案|2023-08-31

  中新网成都11月28日电 (记者 贺劭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特展“唐卡中的中华医药”展览28日在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开展。由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定制,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唐卡画家倾力合作绘制的《四部医典》南派藏医药图谱唐卡首次集中展出。

  据了解,藏医药发源于青藏高原,历史悠久、风格独特、理论体系完整、实践丰富。它是中华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多元文化交流互鉴的结晶,亦是中国和世界传统医学宝库中的珍贵文化遗产。

  “本次展览展出的藏医药唐卡直观记录和生动展现了藏医药的各类药材数百种,是了解藏医药文化、学习藏医药知识、开展藏医药教育教学活动的珍贵资料。”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馆长雷玉华介绍,藏医药是中华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实证资料,亦是中国和世界传统医学宝库中珍贵的文化遗产。

“唐卡中的中华医药”展览28日在西南民大开展。西南民大供图

  为更好展示藏医药的发展脉络,此次展览分为“雪域奇葩——中华医药中的藏医药”“丹青载道——藏药绘画唐卡”“药济苍生——现代藏医药学的发展”三个单元。展览以62幅《四部医典》全套南派藏医药图谱为基础,从中筛选出48幅具有代表性的唐卡精品作为主体,并配合大量的高清图片和藏医药实物与标本,直观记录和展现了数百种藏医药。

  西南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恩佳表示,一部藏医药发展史,就是一部汉藏文化的交流传播史。希望通过此次展览,让更多观众在了解中医药、认识藏医药的同时,能够从中学习到在这些医学唐卡背后的汉藏民族交流交往的历史故事,从而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此次展览由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主办,展览的藏医药相关实物来自木里藏族自治县中藏医院与若尔盖县藏医院。(完)

亚洲彩票必赚方案

  中新网兰州11月28日电 (闫姣 王牧雨)86岁的甘肃省文史馆馆员、全国名老中医裴正学,活跃在临床一线已有60多个年头。从“三个指头一个脉枕”望闻问切的陇上名医,到拥有数十万粉丝“隔空问诊”的线上“医学活字典”,他坚守传统中医的“原味”,也探索中医“旧瓶装新酒”积极求变,见证了医学行业的变迁。

11月下旬,甘肃省文史馆馆员、全国名老中医裴正学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讲述他的“医路人生”。九美旦增 摄

  生于中医世家,坚守祖传医术的“原味”

  裴正学是甘肃天水市武山县人,家中祖辈三代从医。耳濡目染下,他从小就将《医学三字经》《药性歌括四百味》《汤头歌诀》等医学著作背得滚瓜烂熟。大学期间,他主攻医学,还阅览、翻译海外医学经典。上班后,他一边潜心钻研医术,一边著书立说,多次引起国内及日本、美国业界学者的关注。

  “网络看病,我不赞成,这是拿生命当儿戏!”裴正学说,传统中医就是要面对面望闻问切、把脉问诊。11月下旬,中新网记者在其甘肃省肿瘤医院工作室采访时,对他极力反对“线上中医”的态度感到疑惑。早在2011年,他和学生就在微博上解答各地网友的医学问题,并将此归纳总结成书出版。

  《裴正学的医路人生》为上述疑惑作了解答。他在自传中提到,“开微博的目的就是给业内同行提供思路,促进学习和钻研,并非在网上治病。网上治病缺乏辩证基础就容易出现问题,反而会形成很多不必要的事故。”

  裴正学每周坐诊6天,一天的门诊量在60至70人,他都一一把脉、开方。很多人劝他“退休”,但他以“演员不能离开舞台”为喻,说明看病医人对其重要性,他要用一辈子坚守中医。

亚洲彩票必赚方案

11月下旬,裴正学在兰州市“裴正学中医药研究院”坐诊,弟子围桌而坐记录学习。九美旦增 摄

  作为中医药重要发祥地的甘肃省,像裴正学一样坚守中医本源的大夫不在少数。他们虽顺应时代变迁,懂得用信息化手段传播中医药文化,普及健康理念及养生技巧,但也牢牢守住了传承千年的中医精髓。

  中西医结合“求变”传统中医 扩大阵地破局门户观念壁垒

  裴正学学中医也学西医,更根据个人经验将中西医结合,提出“西医诊断,中医辨证,西药为辅,中药为主”十六字方针,这在当时重工业的时代背景,以及“中医越纯越好”的传统观念下,引起业界的高度关注。

  先后用自主研制专方治愈几例白血病患者令裴正学名声大噪,患者来源也从甘肃扩大至全国,甚至有少量国际人士千里迢迢寻医问药。为惠及更多患者,在兰州企业家宋建的支持下,他参与创办“裴正学中医药研究院”,促进临床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开发,也从社会上广招有医学基础的徒弟,打破门户观念壁垒传授其“独门秘方”。

  “我们接下来还想将裴老的医学学术思想推广至海外。”如今负责裴正学大多社会活动的宋建介绍说,裴老目前有千余名弟子,广泛分布在全国,以及英国、德国、加拿大、阿联酋等国,借助他们的力量,向海外翻译推广裴老的医学著作,进一步传播中医药文化。

11月下旬,裴正学工作室陈列柜中,陈列了各类由他主编的医学著作。闫姣 摄

  记者于一个周中的下午在“裴正学中医药研究院”看到,诊室外,多名患者坐在等候区;诊室内,裴正学询问患者后,脱口说出医学口诀“汤头歌”,围桌而坐的弟子们迅速记录,并及时整理成药方递到抓药区。

  来自兰州市七里河区基层诊所的侯淑亮今年49岁,得知裴老招收徒弟前来报名学习。她说,“裴老给我们授课从来不看课本,他的知识都已经内化于心,尤其千余首‘汤头歌’,让我们能轻松有趣地记牢枯燥的医方。他对于学生的问题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能从他这里学到很多东西。”

  古老中医焕新生:“旧瓶新酒”飞入寻常百姓家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日渐吸引年轻人的注意,裴正学的徒弟也不乏“95后”。28岁的张婧来自武威,她根据自身学中医的经历,说明中医越来越“热”。在她看来,最近大火的“中医+奶茶”养生饮,让中医从“良药苦口”变得“良药可口”,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上中医康养,强身健体的同时治愈内心。

  裴正学用“上工治未病”的中医理念分析了古老中医焕发的新现象。他说,随着物质条件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中医保健,他也曾多次开出预防冠心病、动脉硬化的保健医方,颇受患者青睐。

亚洲彩票必赚方案

  “95后”徕丽是一名中医爱好者,是甘肃中医药大学的阿富汗留学生。在她看来,中医在海外非常有潜力,中亚、西亚、东南亚多个国家和地区都设立有中医馆、中医中心和中医诊所。她说,“我非常喜欢和佩服中医,想坚持学下去,以后还计划去阿富汗开中医诊所。”

  近年来,随着甘肃省在12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建立16个岐黄中医中心、学院,累计在海外注册中药产品200多种,诊疗患者18万人次,中医的知晓度广泛提升,在海外引发“中医热”。(完)